當前位置:
  • 首頁
  • 黨的建設
  • 電路系統所黨支部特色工作案例入選《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創新案例精選》

電路系統所黨支部特色工作案例入選《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創新案例精選》


近日,由由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華中師範大學培訓中心)組編的《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創新案例精選》(第五輯)正式出版並在全國發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路系統所黨支部工作案例《紅色文化驅動特色黨建,支部共建融通科教發展》成功入選。

《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創新案例精選》是全國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高級研修班研修成果的延續,自2018年起連續發行五輯。《案例精選》充分發揮了“雙帶頭人”高級研修班在基層黨建覆蓋面廣、代表性強的優勢,充分運用學員資源,深度挖掘經驗做法、創新舉措以及深入思考,彙聚了全國高等院校黨支部發揮政治功能與思想引領、夯實基層組織和戰鬥堡壘、開展實踐創新和社會服務的智慧結晶,是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隊伍工作成效、先進經驗、精神面貌和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爲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之間的交流及共建共享提供了借鑒。

電路系統所黨支部書記李龍代表我校參加了2022年度全國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高級研修班,帶領電路系統所黨支部積極創建樣板黨支部 ,積極探索“黨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全面落實黨建引領戰略,並凝練支部建設經驗分享如下。

一、支部簡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1931年誕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無線電學校,從半部電台起家,是由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創建的我黨我軍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延續著中國高校最長的紅色根脈。爲了跟蹤國外電子設計制造技術領域的換代革命,加強電路與系統學科的學術建設,我校于19896月創建了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所,簡稱CAD所,後來根據發展需要,面向軟、硬件卡脖子問題,改名爲電路系統所。電路系統所黨支部(以下簡稱支部)同年成立于71日,至今32年,始終堅持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建設理念,堅持爲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延續學校的紅色基因,發揚紅色精神。

支部現有成員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講師5人,高級工程師2人。依托單位電路系統所于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獲得校級先進集體,支部書記李龍教授是尊龙凯时支部委员会中少有的雙帶頭人書記,曾獲得校級優秀共産黨員、優秀教師、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支部于2022916日獲批樣板黨支部培養創建單位。在校黨委和院黨總支的帶領下按計劃、分步驟開展培育創建工作,以七個有力爲建設標准,以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建設爲抓手,探索黨建+”的工作模式,構建多元支部共建體系,爭取在红色文化驱动特色黨建,支部共建融通科教发展創新方式下形成經驗成果,發揮典型示範和引領帶動作用。

二、特色經驗


支部特色黨建案例构架

(一)傳承紅色革命基因,赓續紅色精神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赓續共産黨人的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支部根植西軍電半部電台紅色基因,發揚紅色電波永不消逝的革命精神,精心開展文化涵養師德活動。

一是開展紅色精神學、傳、立活動。組織全所師生走進學校校史館,鼓勵學生黨員積極參加培訓成爲優秀校史講解員,培養師生知校、愛校、榮校意識,傳承紅色革命精神;邀請老黨員開展黨史、校史、院史和所史知識講座,體悟教育先驅的高尚品格與昂揚鬥志;開展紅色基地實地學、紅色電影自由看活動,重溫革命艱苦創業曆程;采訪創建系所教師守初心、擔使命的情懷與擔當,發表訪談錄,激勵師生團結奮鬥,奮進一流;落實黨內人文關懷制度,走訪幫扶困難師生,關注突發變故師生家庭,及時梳導心理壓力,積極爲群衆辦實事、做好事。

二是開展中華經典讀、品、頌活動。支部着力打造书香支部,为黨員采购发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從13人到9000多萬人史上最牛創業團隊》等黨建书籍,每雙周五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會;探討《論語》學道師道、經》最美情,引导黨員熟读经典、知行合一;鼓励黨員书写文學作品,2022通過專用公衆號發布推文8篇,累计浏览量上千;黨員劉公緒原創詩歌《电路系统所师生原創詩歌作品集》,收錄詩歌近200首,通過B站等媒體發布短視頻,播放量達5千次。

三是開展師德涵養研、展、評活動。支部積極開展教育警示活動,進行專題研討與教育反思,保持警鍾長鳴,提升教師自修品性;線下線下開設師德師風專欄,主動接受師生監督,借力樹師德、師範;通過師德師風自評與匿評活動,民主測評會議發放民主測評調查單,測評滿意度的同時廣納建言,推進師風建設健康前行。

(二)構建支部共建體系,增益支部建設效能

支部突破高校黨支部传统的纵向管理机制,打破黨建工作的时空间局限,構建與學生黨支部、跨校教师黨支部共建體系,实現优势互补、資源共享、合作共进的目的。與學生黨支部联合开展三会一课,共同组织实践研學活动。由教师黨員引領,學生黨員带头,成功创建一支三好三有導學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微波與電路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圍繞六個一開展活動:每個年度共同上一次優質黨課、進行一次聯合組織生活會、共同完成一項科研項目、共同進行一次科研活動、共同爲群衆辦一件實事、共同幫扶一()戶困難學生

一是黨建互动互學。支書录制《學习百年黨史,涵养家国情懷》黨課,分享共建支部黨員學习,用高质量新媒體讲述家国情懷,鼓励师生學黨史,爱祖國,做全社会主义接班人;共建教师黨支部书记牵头,黨員同志轮流講授黨課,相互吸纳、提高和完善,提黨課的鮮活與質量,賦予多的文化交流;紅色教育基地打造沈浸式思政教育大課堂;踐行勞動育人,與學生共同開展實驗室除黴”、“安全消防檢查”、“工會福利送上門”等勞育實踐,言傳身教,提升育人成效。

二是材料互鉴互學。共建打破支部以往自上而下的獲取黨建材料方式,灵活獲取信息,多视角解剖材料,傾聽不同組織的聲音。支部會議豐富議程內容,比如共話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互薦書籍、共品詩歌,分享體會,激發育人思想火花。

三是業務互補互促。共建支部共享實驗平台資源,促進科研合作;組織設立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基金,資助課題28項,取得18SCI論文、14項發明專利,1項軟件開發等優質成果。通過联建支部黨員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日常化,形成黨員之间的良性互动與竞争,激励持續前進的動力。

(三)聚力黨建+”工作模式,赋能全方位人才培養

支部肩负立德树人重任,始终坚持黨建與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黨建引領业务发展,聚力于黨建+育、教、研、修模式,使业务融通支部建设,赋能新时代創新型人才培養,在:

一是通過傳幫帶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組織資深教授團隊對基金項目進行預審,爲年輕教師指導基金申請書撰寫和項目申請預答辯,提建設性意見,補短板強實力;對青年學者籌措聯合基金、實驗室主任基金定向扶持,助青教上馬;策劃系列科研講座,邀請知名學者傳授教學科研育人真經;安排黨員輪次出國,分享訪學心得;引薦具備良好品質且經驗豐富的教師,與青教協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二是通過樹典型培養人才隊伍骨幹力量。支書入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021十佳師德標兵的稱號;支委牽頭與是德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聯合實驗室,完成SI/PI国际痊Fんw系,2022年頒發批痊Fぶな椋辉O立黨員先锋岗,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完成千萬元專利成果轉化,數百篇的高水平論文,十篇高被引論文,实現经济社会效益双;抗疫期間支部黨員活躍抗疫一線,累計有23人次參加區疫情志願服務,獲得多項抗疫先鋒榮譽證書。

三是通過潤無聲提升言传身教育人成效。支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課程思政與教學融合新模式,做到每堂课既有前沿理论又有思想沁入,每位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構建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实現價值引領精准滴灌。支書主講《电磁场與电磁波》,多次獲得本科课堂優質教學质量奖;支委主持《电路分析基础》,斩獲學院課程思政優質教學案例獎;支部黨員指导學生参加全国性科创竞赛屡獲殊荣、在电子科學顶级或核心期刊发表一攬子研究成果。支部青年黨員请缨担任本科生导學导师,獲得优秀導學團隊、優質本科教學奖、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獎等校級榮譽數十項。

三、深入思考

(一)強化政治引領地位,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只有站在政治的角度,對黨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更有预见性和主動性。要把政治功能摆在黨支部建设的蛻仰位置,全力筑牢黨員思想政治根基,确保牢固树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堅持走准走穩台步,堅決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样,塑造规范标准的样板黨支部。充分做好师德师风建设,锲而不舍纠治四風,以思政课程和課程思政铸魂教學关键内容树立正气之风,充分发挥黨组织政治引領和黨員先进模范作用,推进提高教育教學质量和立德树人水平。将中国制造、中国精神與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实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同頻共振。

(二)加强支部文化建设,促进黨建内生动力

黨的十八大以来,黨的文化理论最具标志性的創新成果之一,就是文化自信的提出,并成为四個自信当中的重要内容,唯有文化自信,才能文化自强。黨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标题即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表明未来五年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現文化自强,令人无比振奋!支部依托单位有着既紅又專的革命根基,有着悠久历史的红色文化。不断加强支部文化建设即是保持黨的先进性的客观条件,也是推动我?平谭⒄沟脑炊ΑMㄟ^構建多元文化活动體系,释放人文感性痊F,从而在理性和感性平衡中體悟生命、陶冶情操、提升品行。形成既紅又專的内涵式教育文化氛围,隐形教育教师个體行为簣D壑等∠虻耐保跋煨T拔幕酥链髮W文化。

(三)突破管理機制束縛,加深支部多元共建

多年以来,高校黨建工作形成组织严密、纪律性强的纵向管理机制,但长期以往容易形成只聽從、缺創新的工作模式,黨員缺失了主體性,黨内生活缺少了互动性。加深支部间的横向交流、合作與共建,可以以此为支撑点撬动专业建设、人才培養、毕业生实习就业、師資隊伍建设、科研攻关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充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深度融合黨性共识,实現双贏局面。高校的資源毕竟有限,需要面向社会争取更多資源,支部共建對象可以多样化。比如加深與企业黨支部的共建,通過校企黨支部共建,高校可充分发挥教育、教學和科研的优势,协助企业構建黨員學习和实践的平台;企业可为高校黨員教师提供考察锻炼的基地,为學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工作岗位,为高校人才培養、专业建设等提供宝贵的建议。


責任編輯:王潔